找到相关内容37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素食、静坐与健康

    令智慧清明,让人们产生由烦恼痛苦中解脱的智慧,成就贤圣的果德。在印度、英国、尼泊尔、泰国、缅甸、柬埔寨、寮国南传佛教国家禅修静坐是很流传很久的修持方法,几千年来历久不衰。   人们为了生活,为了生存...

    佚名

    |素食|静坐|健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01005826334.html
  • 世间书与出世间书之区别

    生活;研究出世间的佛法经典,并且依之修行,则可以使我们解脱成佛,可以说是成就解脱果德的善方便。然而,最终还是要放下方便才能达究竟,运用文字,藉由文字般若契悟实相般若,最后不执著文字;才是从读书中得到最大...

    见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1544291.html
  • 素食、静坐与健康

    中解脱的智慧,成就贤圣的果德。在印度、英国、尼泊尔、泰国、缅甸、柬埔寨、寮国南传佛教国家禅修静坐是很流传很久的修持方法,几千年来历久不衰。  人们为了生活,为了生存,每天为工作、事业、家庭忙翻了天,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0545608.html
  • 第一福田——人间佛教经证

    很重视看病。因为看护病人可以获得无量无边的福报,未来的希求也会如愿以尝。   《四分律》卷四十一载,佛陀虽然已经果德圆满,但其爱护众生的悲心像流水长河一般,因此依然降尊就卑为其生病的弟子拭身不净,浣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2646891.html
  • 心中心概述

    在修法上,是以三密加持来修法的。三密加持即以观世音菩萨的身口意来加持。故二祖王上师说: "转身口意三业使空净也,手结印契,身密也,口持咒,口密也,意合瑜伽此言三密,秘密者,自知之谓,庄严者,清净果德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03363544.html
  • 上惟下觉大和尚开示:修善培福

    慧足,福慧两足尊。佛法告诉我们要“福慧双修”,福慧圆满才能成就如来佛的果德。所以除了修善法、广积福德以外,还要修智慧。跟随大善知识听经闻法,依循正确的知见修行,时时回光返照,这是修智慧。“回光返照”就是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1176132.html
  • 关于出家人在家人等称呼的探讨

    无相之菩萨果德,结果硬被称呼出菩萨也有男女老少了。惜乎此中又全无文殊、普贤、观音、势至菩萨圣号之表法深义。猜想最初目的,也许是为对方种个因的,但难免有夸大对方之嫌,也极易遭他人误解。不如对其他人用现今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2476582.html
  • 祥和人生从嘴开始:现代生活方式与素食革命

    于静坐中使脑力、体力保持最佳的状况。而佛法中的禅修静坐更借由种种观行,来断除烦恼,显发智慧,使妄想平息,心灵得到最大的平静,进一步转化烦恼令智慧清明,让人们产生由烦恼痛苦中解脱的智慧,成就贤圣的果德。在...

    佚名

    |观点|健康|静坐|素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290387927.html
  • 修善培福——上惟下觉大和尚开示

    称之为福足、慧足,福慧两足尊。佛法告诉我们要“福慧双修”,福慧圆满才能成就如来佛的果德。所以除了修善法、广积福德以外,还要修智慧。跟随大善知识听经闻法,依循正确的知见修行,时时回光返照,这是修智慧。“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4191037.html
  • 真理与解脱

    记取《楞严经》中“若作圣解,即受群邪”之教示。   四、果德之彰显   以上所述,是就真实修行佛法而言;但在世间及初学看来,似乎太过消极而难以掌握。因此有略述果德之需要,以明并非消极、逃避与懦弱。  ...

    林钰堂

    |解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0040433606.html